今天和大家聊聊八爪鱼心态,
这种心态,其实很多人都有,
曾经的我也感同身受,
这些年,身边有太多牛人,
什么都能搞定,好像不费吹灰之力,
于是,也开始迫不及待地追求全能型自我,
却发现,事实没那么简单。
/01前段时间,听朋友吐槽,说公司招了个实习生。
面试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孩子说自己什么事儿都能干,既能写又能撩,无论是内部运营还是外部对接,大学都做过点。
工作了几天,也很上道,态度端正,勤劳任干,每天加班到12点。
朋友说,特别欣慰,终于遇到个好苗子,想给留下来。
于是让他跟着各个组实习,最后选一个喜欢的。
结果,没多久被各个组同事“踢皮球”。
槽点都差不多,“这孩子不行吧,不够专业,理解得不够到位。”
让他继续磨炼。
朋友这才想明白,所谓的样样懂,就是样样松。
其实,要说学习,他学得最多,但越是什么都想要,越是每样都不过关。
不仅是年轻人,有些老员工,凭多年职场经验,对“兼顾一切”有谜之自信。
同时接下n个项目,一边帮a老板写ppt,一边给b老板team开会,还不满足:
“知道吗?欧美的一些办公室连凳子都没有,拼的就是效率。”
殊不知,手忙脚乱中纰漏不少,真到该升职加薪的时候,领导也不愿意考虑这种总需要其他同事帮着“填坑”的人。
许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有一种优秀叫“多手都在抓,多手要要硬”。
典型的“八爪鱼心态”,毕竟“单线任务”显不出能力,还会破坏“精英”人设。
/02在《精彩中国说》中,有名演讲者的自述让我很受触动。
他也曾经同时做过很多的工作,活动策划、品牌推广、主持配音、培训推广,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往身上加,而且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做到最好。
多尝试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也一直鼓励大家要有全局意识。
但是,结果却不像预想的那样,实现飞跃式进步,而是在多重压力下开始严重失眠,焦虑不安。
最终,每一样都没搞出什么名堂,还患上了严重抑郁症。
这才开始反思,减工作、减方向、减圈子,控制自己的欲望,认真听从自己的内心,只做最感兴趣的事情。
慢慢地,他被“满足感”和“成就感”治愈,走出抑郁。
大病初愈,这名演讲者感慨道:“人生短暂,只有卸下包袱,才能全速前进。”
说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包袱很重,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
只是沉迷一种好——“看别人的都是好的”。
然后跟自己较劲:“他行我为什么不行?”
并不断地索取,给自己加码,一旦拿起来,又进一步绑架自己:“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可是,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你本想多面开花,没想到成功不但不可累加,反而在低效努力中精疲力尽,哪头也顾不好。。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未必是能力不足,而是“什么都想做好”的心理。
/03知乎上有个常年火热的问题:在哪个时刻,你觉得努力是没有用的?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努力在任何时刻都是有用的,让你产生“努力没有用”的错觉的,是你还没有找到要你拼尽全力的方向。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作者加里·凯勒,他的公司曾一度陷入破产的境地。他不断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公司的情况却越来越糟。
他去求助他的导师,导师对他说:“耶稣救赎世界只需要12个门徒,你只需要14个管理关键部门的重要人选。”
加里·凯勒听从导师的建议,整个公司就留了14个员工,各自打理重要事项。
而且对每个人也只划定一个发展方向,用全力专注发展。
没多久,他的公司经营得比以前更好了。
在回顾这一切的时候,加里·凯勒意识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每次公司获得巨
大成功的时候,都是只专注于一个方向的时候。
这也是对“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最好印证。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越努力越焦虑”,不是努力本身不对,而是我们没朝着一个方向用力。
没有明确的方向,就找不到出路。
李开复在指导年轻创业者的时候,发现这些年轻人都很勤奋。
但是现在最大的阻力是创业者很聪明,点子多,什么都想做。
“你又不是大公司,什么都想做,很容易什么都做不成,你要把一件事做好,在这个基础上做更大的事情。”
也就是说,不被实现的想法都只是空想。
想法太多,行动力跟不上,就要一直面对期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陷入痛苦。
不如就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有了成功的经验,再指导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实现螺旋式上升。
/04《稀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圣约翰医疗中心手术室很少,每次手术室的安排都非常混乱。
医院管理层从美国医疗卫生改善协会请来了一位顾问,来解决手术是不够用的问题。
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留出一间手术室专门做急诊。
当时,负责医生心态崩了:现有的病房还不够,不增反减,是一种浪费,实在疯狂。
果然,在缺一间手术室的情况下,情况更糟了。
但大家只能慢慢适应在少一间手术室的情况下,安排日常手术。
而所有计划外手术则全部推进预留的那间。
意外的是,医院渐渐恢复了秩序。
这是一个很好的隐喻。
很多人都不明白,我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任劳任怨,投入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没什么长进?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效率。
自以为可以干很多事情,这完全是一个假象。
别让自己过得“太满”,先想清楚一个事实:总想什么都顾好的时候,往往都顾不好。与能力无关。
越是忙的时候,越该给自己留一个空隙用来学习和思考,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最重要的事。
至于做什么,则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洞悉环境,看清趋势,懂得取舍。
本质上是考验一个人会不会做选择。
现代人都有点“选择恐惧症”,怕走弯路,这种痛苦我非常懂。
不妨换个角度想, “选择”本身就是人生的大课题,谁都无法掌握到底什么才是“最优解”。
但确定的是,为了不想选就全选,这一定是错的。
“最优”也许难找,但只要你花点心思,也一定能找到当下比较重要的事,好好把握即可。
总之,放弃“八爪鱼心态”,换一个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重启下自己,可能会更好。
作者简介:jenny乔,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职场10万+爆文制造者,多平台签约作家。微信公众号: jenny乔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作者:[英]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isbn:9787111505327
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同时在大自然生物多样性方面创下新高。本书观点独到、新颖,具有启发意义,能帮助你思考怎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