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
不知是不是绝大多数年纪过了35岁的人都会发现两个趋势:1.以前都是“自己不惹病,一般不生病”,现在是“自己不惹病,病也会无端找上门”,越来越容易觉得累,越来越熬不起夜,体检报告里的问题小结也从以前的三两行变成了一整页。2.以前是胡吃海喝也没见怎么发胖,减肥三天就见效,现在食量减到了从前的一半,腰围却还在匀速上升,控制体重的难度和年纪不仅成正比、斜率还上升。
大部分人在这个时候开始意识到运动健身的重要性,但却总是太忙。我就有一个朋友,运动目标制定了几十回,自勉口号都换了好几轮,可就是难以做到规律地去健身。有些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机制去约束,大多数人的自制力并不够用。
我这朋友最后牙一咬,砸了万把块钱办了一张健身卡、请了一个私教。她说这次初见成效了,原因是有了“两大动力”:第一是心疼钱,运动一旦和经济挂钩,她似乎就觉得健身房多去一次“赚”一次;第二是私教会跟踪记录她的健身进度,这种可追踪可记录给她仪式感和按日完成的成就感。
我还有一个朋友,一次去医痔疮,却被查出结肠癌,简直吓掉半条命,都已经在到处托关系约床位找名医准备手术了,还自以为结肠癌的5年存活率不到55%就准备起了“后事”,甚至打算卖房子和辞职。还好被他托关系托到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建议他先不忙开刀,而是换一家三甲医院做个“二次诊疗”,找一名专家多诊断一次,double check到底是不是癌。
多亏了这个“二诊”建议,我这朋友最终发现自己只是某种结肠结核,还不至于罹患癌症,少吃了不少苦头。
我这朋友至今很感慨,也因为这个经历后来做过一些案头研究,发现不止是结肠癌,鼻咽癌、胰腺癌、白血病、肝结核、胃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等的平均误诊率都在40%以上,媒体报道的数据也基本都在30%以上。这种误诊既包括“非”被诊断为“是”而被过度医疗了,也包括“是”被诊断为“非”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解痛
我这两位朋友的“痛点”其实很普遍。市场需求之下,具有先发优势的保险公司已经行动,“网红”产品应运而生。
对于那些“忙癌晚期”、“懒癌晚期”,缺乏规律运动的都市族群,平安健康险引入全球规模最大、经过科学验证的vitality健康促进计划,这个计划的中译名叫做“健行天下”,延伸到客户手上,是实用、好玩又方便的一款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平安健康app。
这个平安健康app,就犹如我那朋友需要的一套跟踪记录和约束机制,不同的是,在平安健康险这里,好好运动、乖乖管好自己的健康,还能赚一笔不小的奖励。平安健康险客户参加体检、完成在线测试、跟踪和提供体育活动参与度,完成的活动越多,可获得奖励越多。
再具体到平安健康险的明星产品“平安e生保”,近阶段,这“明星”已经上升到了爆款“网红”级,升级成为“平安e生保plus”。
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平安e生保plus”第一大抚平客户痛点的特性,就是在保费不变的情况下,新增运动续保奖励,通过鼓励客户完成运动目标,最高可抵50%次年续保保费优惠。举不少上班族都喜爱的“每日行走”健身计划为例:每日目标为10000步,累计达标天数为60天、100天、200天、300天,健康奖励价值分别为次年保费5%、10%、20%、50%。
有一套机制帮助记录追踪,外加实敦敦的经济利益摆在那里,和我那朋友砸钱办健身卡似有异曲同工之处,想必对我那位朋友和不少投保人,都是不错的一道推动力。
这事儿摆在平安健康险的商业逻辑里,显然达成了双赢。有研究表明,每在预防上投入1块钱,就能在医疗费上省出至少8块钱。“平安e生保plus”的新思维,就是更加强调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督促和奖励客户规律地运动健身,对客户来说的好处显而易见,对平安健康险自身而言,一是增加了大数据的积累,二也降低了赔付水平。
能成为“网红”,“平安e生保plus”第二大抚平客户痛点的特性,是为初次确诊罹患癌症客户提供国内“二次诊疗”服务。就如我那朋友遇到的情况,“二诊”其实很有必要,其目的是避免初诊造成的误诊误治和减少过度医疗,这样一能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及开支,二能节省大病医保费用,三能降低初诊医生的诊治风险。
可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还缺乏一个成熟的平台开展“二次诊疗”业务,加之医生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及时给出二次诊疗意见,也很难保证权威性。虽然在国外,“二次诊疗”从患者观念到医疗服务都已比较成熟,但国人要去国外进行二诊,终究还是受限于医疗环境的差异,即使获得了二诊意见,也很难持续得到全方位的诊后医疗服务。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平安健康险可谓“资源丰厚”,客户背靠平安集团大树好乘凉。平安健康险依托平安集团大医疗健康战略和遍布全球的医疗网络建设,无论是从给出的二次诊疗意见的权威性,还是二次诊疗后续服务上,都更胜一筹。平安健康险医疗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合作医院覆盖54%排名前10的专科。
据“平安e生保plus”产品经理介绍:“那些罹患癌症、且已经在医院进行过诊断治疗的客户,由国内相应专科排名前十医院的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以上级别的专家,根据客户提供的原诊病历报告、医学影像资料等,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第二次诊断,并形成标准化的第二诊疗意见报告。”
而服务的获取也非常便捷,一个电话,7个工作日之内即可获取专业“二诊”报告。上述产品经理还介绍称:“保险合同等待期过后,被保险人初次确诊罹患癌症,可以致电客服电话95511-7,由客服、预授权团队对相关客户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后,为客户在7个工作日内提供一次第二诊疗意见报告。”
大势
看完点来看面,聊完产品咱们再来说说行业大势。
据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全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105.54亿元,而2016年全年的该项收入也仅为4042.50亿元。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持续保持增长,这既是市场需求所致,同时也是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健康险保费规模的限制所带动的业务回归,健康险逐步回归保险保障和稳健发展。
以平安健康险首推的“平安e生保”为代表的百万医疗险产品业已成为健康险行业的大热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就已达到20款以上。
市场大势使然,各保险公司竟相推出产品,竞争也在加剧。这时候,拼的就是谁的产品、服务能为消费者送出实实在在的实惠,谁才会立于商业高地。所以也有观察人士认为,百万医疗险的上半场是产品形态方面的补齐和基本应对市场需求,而下半场,是差异化、精细化运作,针对客户“痛点”,并在服务能力上拉开差距。
对此,平安健康险相关负责人指出,作为百万医疗险的啖头汤者,“平安e生保”自推出以来,始终引领行业创新,从智能核保、绿通服务、续保免核保三大创新,践行普惠型健康险实质,把保险保障送入千家万户。数据显示,“平安e生保”已累计为逾200万客户提供保险保障服务。
此次“平安e生保plus”的升级,则是又一次领行业之先,通过运动续保激励、二次诊疗服务,彻底打通“健康管理+就医服务+保险保障”全流程、一站式服务闭环。
大树
平安健康险有底气扛起创新大旗,和平安集团的“给力”密不可分。在被业内称为“保险科技”元年的2017年,中国平安确立了“科技和资本”双轮驱动战略,以科技引领业务变革。
据我们采访发现,中国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最大规模的大数据平台和最多的科技专利申请量,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两万名,年研发投入逾70亿元。多项成果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等在上百个场景中应用。
作为集团大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支付方,平安健康险持续深入研究领先科技,并以科技驱动业务的变革与创新,提升业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促进业绩的稳健增长。2017年以来,平安健康险先后推出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客户画像等核心科技项目,不断提升客户体验,致力于打造健康险服务新生态。
近期,平安健康险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致力于打造简单、便捷、优质的商业智能平台。大数据平台的上线极大提升了公司内部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据采集、部分销售、理赔等数据需要手工计算及信息及时同步问题,有效避免了大部分重复性工作并加速了数据统一、更新进程。
为全方位精准识别客户,敏锐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极速智能服务,2017年5月份,平安健康险大数据客户画像项目正式上线,借助画像应用技术,通过对用户消费、行为习惯等脱敏信息的大数据解析,从中抽取更为精准的客户信息,完成客户画像。
借助这些大数据客户画像,平安健康险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客户潜在需求,挖掘潜在客户,快速生产和迭代定制化产品,并提升客户体验。例如,平安健康险可以根据客户“爱运动”、“有活力”等标签画像快速生产定制化产品“运动卫士”等。
据了解,平安健康险大数据客户画像项目通过对健康险客户标签梳理,全方位洞悉客户的属性、价值以及风险,从而更好地把握用户的差异化服务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信息管理、服务支持、风险管理等服务。此外,项目还将应用于客户分群标准实施,为持续开展增值服务活动提供详实的数据分析支持。
随着科技战略逐渐深入,平安健康险未来将更多的技术应用至投保、核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如通过智能问诊实现精确分诊,解决客户排队难等痛点;通过就诊极速定位,快速智能匹配客户就近的医疗网络优质医院。
平安健康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安健康险将在保险科技浪潮中,通过对技术升级和流程再造,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